毕加索和他所创作的数量众多的油画作品
发布日期:2012-02-28 浏览次数:7807 关键词:
毕加索和他所创作的数量众多的油画作品: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
毕加索的一生灿烂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珍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位画家之首。对于作品,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卖价的画作里面,毕加索的作品就占据4幅。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景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布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在《嘉列特磨坊》、《喝苦艾酒的女人》等画作中,总看到用罗特列克手法经营着浮动的声光魅影,暧昧地活动着款款哀伤。毕加索十四岁那年与父母移居巴塞罗那,见识了当地的新艺术与思惟。然而合法他伎痒之际,却碰上当时西班牙殖民地战役失利。政治激烈的变动导致人民一幕幕悲惨的景象,身为重镇的巴塞罗那更是首当其冲。也许是这种高兴与失望的双重刺激,使得毕加索潜意识里孕育着蓝色时期的忧郁动力。
迁至巴黎的毕加索,既落魄又贫穷,住进了一处怪异而破旧的住所“洗衣船”,这里当时是一些飘流艺术家的聚会所。也恰是在此时,芳华十七的奥丽薇在一个飘雨的日子,翩然走进了毕加索的生命中。于是爱情的润泽滋润与甜蜜软化了他这颗本已对生命固执颓丧的心灵,笔下沉沦痛苦的蓝色,也开始有了跳跃的情绪。细细缓缓地燃烧掉旧有的悲伤,此时整个画风膨胀着幸福的温存与情感归属的喜悦。
玫瑰红时期的作品,人物表情虽依然冷漠,却已注重和谐的美感与细微人道的关注。整体除了色彩的丰硕性外,已由先前蓝色时期那种无望的深渊中抽离。摒弃先前贫病交迫的悲哀、缺乏生命力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对人生百态布满爱好、关注及决心信念。在《穿衬衣的女子》中,一袭若隐若现的薄纱衬衣,柔柔地勾画着自黑暗中涌现的侗体,坚定的延伸,流露出年青女子的傲慢与自信。鬼魅般地活动着纤细隐约的美感。整体气氛的传达幽柔细致,使得神秘的躯体在氤氲中怜爱着病态美;拼贴艺术形成的主因,源于毕加索急欲突破空间的限制,而神来一笔的产物。实际上拼贴并非首创于毕加索,在19世纪的民俗工艺中就已经存在,但却是毕加索将之引至画面上,而脱离工艺的地位。首张拼贴作品《藤椅上的静物》与1913年的《吉他》,都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立体主义的最佳诠释。
后期画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显著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毕加索作油画《格尔尼卡》抗议德、意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进行狂轰滥炸。这幅画是毕加索最闻名的一幅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手法相结合的抽象画,剧烈变形、扭曲和夸张的笔触以及几何彩块堆积、造型抽象,表现了痛苦、受难和兽性,表达了毕加索多种复杂的情感。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版画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毕加索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流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毕加索是整个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毕加索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着很大的影响。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同一与和谐。他有过至高无上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后辈,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亚维农的女郎》,毕加索作,1907年,油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
油画网:myouhua.com
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二十世纪西方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数目惊人的作品,风格丰硕多变,布满不凡的创造性。毕加索生于西班牙的马拉加,后来长期假寓法国。他的父亲是一位艺术教师。他自幼喜爱艺术,15岁时以优异成绩进入巴塞罗那美术学校,后来转入马德里圣费尔南多美术学院。他于1900年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的糊口。此时,他的作品布满悲剧性。瘦削的形象和冷灰的蓝色调,使他的画上布满孤傲和失望、灾害与不幸的感觉。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其创作的“蓝色时期”(1900—1904年)。1904—1906年是毕加索创作糊口生计的“粉红色时期”。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描绘马戏团人物为主,形象固然忧郁,却并不孤寂。1906年毕加索受到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影响,而转向一种新画风的探索。于是,他画出了那幅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闻名杰作——《亚维农的女郎》。这幅不可思议的巨幅油画,不仅标志着毕加索个人艺术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亚维农的女郎》始作于1906年,至1907年完成,其间曾多次修改。画中五个裸女和一组静物,组成了富于形式意味的构图。这幅画的标题是由毕加索的朋友安德鲁·塞尔曼所加,据说毕加索本人对之并不喜欢。但无论怎样,这只不外是作品名称罢了。在现代艺术中,标题与作品的相关性越来越小,画家们经常有意识地不以标题来说明作品的内容。毕加索这幅《亚维农的女郎》,想必亦是如斯。该画原先的构思,是以性病的讽喻为题,取名《罪恶的报酬》,这在最初的草图上一目了然;草图上有一男子手捧骷髅,让人联想到一句西班牙古老的道德规语:“凡事皆是虚空”。然而在此画正式的创作过程中,这些轶事的或寄意的细节,都被画家逐一去除了。其终极的震撼力,并不是来自任何文学性的描述,而是来自它那绘画性语言的感人气力。
这幅画,可谓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布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先容给毕加索。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坏了的玻璃”。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很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动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称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不管是形象仍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我们留意到,这些碎块并不是扁平的,它们因为被衬上暗影而具有了某种三度空间的感觉。我们并不总能确定它们是凹进去仍是凸出来;它们看起来有的象实体的块面,有的则象是透明体的碎片。这些非同平常的块面,使画面具有了某种完整性与连续性。
从这幅画上,可看出一种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空间的新手法,这种手法早在塞尚的画中就已采用了。我们看见,画面中心的两个形象脸部呈正面,但其鼻子却画成了侧面;左边形象侧面的头部,眼睛却是正面的。不同角度的视象被结合在统一个形象上。这种所谓“同时性视象”的语言,被更加显著地用在了画面右边那个蹲着的形象上。这个呈四分之三背面的形象,因为受到分解与拼接的处理,而脱离了脊柱的中轴。它的腿和臂均被拉长,暗示着向深处的延伸;而那头部也被拧了过来,直楞楞地对着观者。毕加索好像是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这一形象的。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中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毕加索力求使画面保持平面的效果。固然画上的诸多块面皆具有凹凸感,但它们并不凹得很深或凸很高。画面显示的空间实在非常浅,以致该画看起来似乎表现的是一个浮雕的图像。画家有意地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间隔,力图使画面的所有部门都在统一个面上显示。如果我们对右边背景的那些蓝色块面稍加留意,便可发现画家的匠心独具。蓝色,通常在视觉上具有撤退退却的效果。毕加索为了消除这种效果,便将这些蓝色块勾上刺眼的白边,于是,它们看上去就拼命地向前凸现了。
实际上,《亚维农的女郎》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结构,它并不关照外在的世界。它所关照的,是它自身的形、色构成的世界。它脱胎于塞尚那些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它以某种不同于天然秩序的秩序,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
毕加索1909—1911年“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绘画,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这一时期他笔下的物象,不管是静物、风景仍是人物,都被彻底分解了,使观者对其不甚了了。固然每幅画都有标题,但人们很难从中找到与标题有关的物象。那些被分解了的形体与背景相互交融,使整个画面充满以各种垂直、倾斜及水平的线所交织而成的形态各异的块面。在这种复杂的网络结构中,形象只是慢慢地浮现,可即刻间便又消解在纷繁的块面中。色彩的作用在这里已被降到最低程度。画上好像仅有一些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实际上,画家所要表现的只是线与线、形与形所组成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所发射出的张力。
这幅《卡思维勒像》,清晰显示了毕加索是怎样将这种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用于某个详细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令人费解的是,正是在这种分解形象和舍弃色彩的极端抽象变形的描绘中,毕加索始终不肯抛却对于模特儿的参照。为了画这幅画,他让他的这位老朋友卡思维勒先生耐着性子摆好姿势,在他的眼前端坐了有二十次。他不厌其烦地细心分解形体,从而获得一种好像由层层交迭的透明色块所形成的画面结构。画中色彩仅有蓝色、赭色及灰紫色。色彩在这里只充当次要的角色。固然在线条与块面的交错中,卡恩维勒先生形象的轮廊还能隐约显现,然而人们却难以判定其与真人的相似性。研究毕加索的最闻名的专家罗兰·彭罗斯,在看了这幅画后,曾作过这样的评述:“每分出一个面来,就导致临近部门又分出一个平面,这样不断向后移动,不断产生直接感慨感染,这使人想起水面上的层层涟漪。视线在这些涟漪中游动,可以在这里和那里捕获到一些标志,例如一个鼻子、两只眼睛、一些梳理得很整洁的头发、一条表链以及一双交叉的手。但是,当视线从这一点转向那一点时,它会不断地感到在一些表面上游来游去的乐趣,由于这些表面正以其貌相似而令人信服……看到这样的画面,就会产生想象;这种画面尽管模棱两可,却好像是真的存在,而在这种新现实的匀称和谐生命的推动下,它会满心欢喜地作出自己的解释。”(文物出版社《毕加索》,1998年,第10页)
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其“综合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实验。他开始以拼贴的手法进行创作。这幅题为《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作品,清晰地显示了这种新风格。
在这幅画上,我们可分辨出几个基于普通现什物象的图形:一个瓶子、一只玻璃杯和一把小提琴。它们都是以剪贴的报纸来表现的。在这里,画家所关注的焦点,实在仍旧是基本形式的题目。
但是,这个题目此时却是以一种全新的立场来对待。在分析立体主义的作品中,物象被缩减到其基本原素,即被分解为很多的小块面。毕加索以这些块面为构成要素,在画中组建了物象与空间的新秩序。他通过并置和连接那些笔触短促而奔放的块面,获得一种明晰剔透的画面结构,反映了某种严格而理性的作画程序。而如今,在综合立体主义的作品上,他所采取的正是正好相反的程序。他不再以现什物象为出发点,将物象朝着基本原素去分解,而是以基本原素为出发点,将基本的外形及块面转化为客观物象的图形。这就是说,他在表现出瓶子、杯子及提琴之前,就已经把一个抽象的画面结构,组织和铺排妥当了。通过对涂绘及笔触的舍弃,他甚至获得一种更为客观的真实。他采用报纸、墙纸、木纹纸,以及其他类似的材料,拼贴出不同外形的块面。这些块面,一方面显示着画以外的那个世界,另一方面则以其有机的组合而显示出画的自身世界的同一性和独立性。难怪他的画商及挚友卡恩维勒会如斯地评价他:“即使没有摆弄画笔的本领,他也能搞出绝佳的作品。”在这幅拼贴的画上,左边的一块报纸表示一只瓶子,那块印有木纹的纸,则代表着一把提琴。而几根用木炭笔勾勒的坚挺的线条,则使这种转换得以实现,并且将那些不相干的拼贴材料,纳入一个有机的同一体中。
这种拼贴的艺术语言,可谓立体派绘画的主要标志。毕加索曾说:“即使从美学角度来说人们也可以偏爱立体主义。但纸粘贴才是我们发现的真正核心。”在这种拼贴语言的运用中,毕加索显然比别的立体派画家(如布拉克、格里斯等)更为大胆勇敢和富于幻想。别的画家在拼贴不同的纸片时,多少要顾及到是否符合现实逻辑的题目,他们老是把木纹纸限于表示木质的物品(如桌子、吉他)。而毕加索则全然挣脱这种约束。在他的画上,一张花纹墙纸可用来表现桌面,一张报纸也可剪贴成小提琴。毕加索曾在与弗朗索瓦·吉洛的交谈中,阐述了他对于拼贴的看法:
“使用纸粘贴的目的是在于指出,不同的物质都可以引入构图,并且在画面上成为和天然相匹敌的现实。我们试图挣脱透视法,并且找到迷魂术(trompe
L'esprit)。报纸的碎片从不用来表示报纸,我们用它来刻画一只瓶子、一把琴或者一张面孔。我们从不根据素材的字面意义使用它,而是脱离它的习惯背景,以便在本源视觉形象和它那新的最后定义之间引起冲突。假如报纸碎片可以变成一只瓶子,这就促使人们思索报纸和瓶子的好处。物品被移位,进入了一个目生的世界,一个格格不入的世界。我们就是要让人思索这种离奇性,由于我们意识到我们孤傲地糊口在一个很不使人放心的世界。”(弗朗索瓦·吉洛等《情侣笔下的毕加索》,天津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60页)
毕加索固然热衷于前卫艺术立异,然而却并不抛却对现实的表现,他说:“我不是一个超现实主义者,我从来没有脱离过现实。我老是待在现实的真实情况之中。”这或许也是他选择画《格尔尼卡》的一个重要原因吧。然而他此画的对于现实的表现,却与传统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截然不同。他画中那种丰硕的象征性,在普通现实主义的作品中是很难找到的。毕加索自己曾解释此画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但愿……。当然,画中也有很多现实情景的描绘。画的右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画的左边,一个惊慌失措的男人高举双手仰天尖叫,离他不远处,那个俯身奔逃的女子是那样地仓惶,以致她的后腿好像跟不上而远远落在了身后。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画中的诸多图像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绘画因素的吸收。那个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图像,好像是源自哀悼基督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使人联想起自由女神像的造型;那个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不无相似之处;而那个张臂倒地的士兵形象,则好像与意大利文艺中兴早期某些战役画中的形象,有着姻亲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大胆勇敢立异者,同时也是一位尊崇和精晓传统的艺术家。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