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QQ登录]   [免费注册]

大芬村的下个一十年怎么样发展

发布日期:2014-05-10  浏览次数:4449 关键词:

大芬村的下个一十年怎么样发展


  文/记者余琴、陈振华 通信员冼余汉


  1989年,一个名叫黄江的香港画商来到大芬村,在芦苇丛生、人烟稀少的大芬村扎根,由此开启了全世界最大的油画艺术品交易市场的起飞之路。跟着应接不暇的海外订单,全国的画家纷至沓来,慕名会萃在大芬村。今年即将是大芬被授予“国家文化工业示范基地”金字招牌的第十年。


  大芬村的转型合法时。记者日前专访了被誉为“大芬油画第一人”的黄江和他的门徒们,从这群画家们的故事出发,探寻大芬的下一个十年发展方向。


  起步


  大芬村荒凉如西伯利亚


  黄江本是香港画商,专营油画外贸。他于1984年在广州设加工厂。不久,他惊奇发现: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抛出减免税费等多重利好优惠政策。不久他来到临近罗湖口岸的大芬村。


  “那时候大芬很荒凉,像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那样荒凉。村民连300人都不到,到处是芦苇草。但是房钱很低,200平方米每个月才1500元。”黄江回忆道。1989年,黄江带着自己的26个画工进驻大芬村,这一待就待了25年。


  到1992年,不少香港商人和内地画家进驻大芬村抢生意。那时坚持在大芬村的黄江,已发展成为最大的商品画经营者了。


  灿烂


  一个半月出货36万幅 流水线批量出产油画


  “最厉害的时候,大概在1992年4月,25cm×23cm的油画一个半月要完成36万张!”谈起灿烂时期,黄江如是向记者先容。


  1992年,庞大的国外需求,导致黄江的画工规模急速扩张。为了在一个半月内完成36万幅油画,黄江一共礼聘了约2000人作画,“只好把订单分散开,一部门给广州做,一部门给东莞做,当然大芬仍是最多的”。


  而为了保证品质,黄江采取了流水线画油画的方法—擅长画天空的单画天空,画完天空给下一位专画树的画工,画完树再传给下一位擅长画山的画工。“当时我们租了一个农夫房,就这样流水功课,由于是统一个人画相同的东西,所以差别很小。外国人来验货,看到这些画似乎复印出来的一样,很惊奇,当然也很满足。”黄江解释道。


  上世纪90年代,黄江基本上专做外国人订单,批量出产利润很低。“我到美国,看到超市卖的油画要29美元,而我们出口的油画只卖到20多港元一幅。”


  就在此时,河南洛水人刘晓东也慕名来到了大芬,1992年开始随着黄江干。没来深圳前,刘晓东在家乡的文化馆画宣传画和漫画,“每个月固定工资100多元”。“来到大芬,每个月就挣五六千元,加上我老婆也画一些,每个月上万元肯定是有的。”刘晓东说,那时仅仅是上世纪90年代初。


  刘晓东最擅长摹仿雷诺阿的画,《游艇上的午餐》一画曾经摹仿过500幅。对他来说,大芬最大的好处是工业体系完善,贸易化程度高。


  声音


  大芬油画村治理办主任何彩萍表示,大芬油画工业基地正在规划中,未来基地将包括艺术品展示交易、创意企业出产、特色体验街、文化创意企业孵化、专业物流以及配套酒店、公寓、办公等功能区域,不再“乱糟糟”。


  困境


  油画商品良莠不齐


  然而,在黄江大弟子周小鸿的眼里,目前的大芬村油画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品质好的原创受很大影响。


  “大芬村是很繁华,但也很挤!现在大芬村搞得乱七八糟,连楼与楼之间的墙壁也租出去开起了画铺!附近印刷画的也有,喷绘的也有,价格低至二三十元。一些不太懂画、看到这么便宜商品的买家就不断压价,这让那些做原创的、质量好的画怎么卖?”周小鸿对此很生气。


  常常去各地看画的周小鸿还发现,内地其他油画基地的崛起,也对大芬村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像义乌,最差的画也会裱起来,这也是对油画的尊重嘛!像广州、厦门,都有专门的油画一条街,以卖中高档的画为主,规划很好。”


  刘晓东的画廊多为原创画,他也对记者坦言,现在的原创画跟“完全艺术的”原创画仍是有区别的:“基本上是不抄袭,但构图、题材、色彩等可以向卖得好的画鉴戒,要不然完全的原创画谁去买?凡·高的画那时候也卖不出去啊!那画家怎么活?”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小鸿开始四处搜集原创画,待到高品质的画减少了,市场规范了,再抛出去卖。他始终觉得,市场太乱,造成“好画家不画,新画家又画不好”的恶性轮回。


  未来


  原创画和商品画“两条腿”走路


  在经历过二十多年的灿烂之后,商品画市场也发生了变化。黄江的公司已不再做国外订单,只做海内订单,“由于国外订单的利润太低了”;周小鸿的画廊海内外订单比例相反,国外订单已由六七成降至三四成;刘晓东甚至开始转变画风,由摹仿雷诺阿的经典名画转为创作轻快、鲜艳、具有国画色彩的新油画,由于“这种画卖得更好”。


  既然是商品油画,天然要以市场为导向,这是黄江20余年来摸爬滚打的经验。着手开发海内市场,也成为黄江带领大芬村油画工业进行转型的探索之一。


  面临近来热议的“大芬往原创转型”的观点,黄江则以为,原创画并不能完全取代商品画:“商品画有市场为什么不继承做呢?也可以做得很高端啊!实在原创画也很纠结,由于不一定好卖。所以枢纽在于要两条腿走路,不能顾此失彼。”


  记者手记


  从黄江1989年来大芬扎根发展,一晃已25年。年近70岁的黄江带领记者走访大芬村时,望着认识的巷道,老是笑意盈盈的。恰是“油画村第一人”和老一批同仁的努力,将大芬这块金字招牌打了出来。相较于转型发展,黄江更关心油画的传承,他计划开一所学校培养油画人才。


  可以预见的是,大芬的转型之路又将是一幅“大画”。泼墨挥洒的大芬画家们,或许可以从黄江和他的门徒那里,得到一点启发。

分享文章===
更多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 随机推荐
  • 本月排行

油画分类大全